中外教师同上一堂课,武汉13所学校交流国际理解教育经验 环球热讯
(资料图)
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李季 柳丽
“同学们,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他的爱好是什么?”3月7日上午,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国际化工作研讨会在中山路小学紫阳校区举行,英语社团的学生上了一堂双师英语课《朋友》。中外教师共同协作,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成为朋友的重要因素,分享中美文化中对“朋友”的理解。研讨会上,13所学校交流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畅谈做好国际理解教育的规划。
教学现场,学生在中教和外教老师的共同引导下用完整的英文句子概括总结“怎样做一个好朋友”,分享中美文化中对朋友的理解,对友谊的态度,接着找出中西方在朋友的价值理解上的相似或不同之处。
“双师课堂与以往的课堂相比,首先课堂模式有所不同,以往的课堂由我们中教老师主讲,双师课由中教和外教老师共同协作完成课堂,外教主讲课堂内容发布课堂指令,中教是外教的眼和手,管理班级维护课堂秩序,重复外教的指令和肢体语言,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答疑,适当地鼓励奖励学生。”中山路小学英语教师朱璐说。
朱璐介绍,外教的课堂内容基于学校课本知识做出适当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课堂上的讨论和采访的环节会引导学生思考,外教给出基本的句型单词,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研讨会现场,中心组专家周传垓、张涛讲述了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和成果,13所学校根据国际理解教育调研内容进行交流发言。
“课堂永远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阵地,课程永远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武昌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鹃指出,做国际理解教育和推动教育国际化,要把握好育人导向,站稳育人导向,把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永远放在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思考。各校要创造具有办学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加强对外交流,共同打造国际理解教育平台。
武昌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峰表示,对外交流是中国对外发展的主基调,武昌作为武汉市的中心城区,推行国际理解教育势在必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是双向奔赴的过程,是协同推进的过程,是长期深入的过程,因此要做好国际教育本土化,本土教育国际化,壮大教师队伍,创建新的平台机制,完善课程体系,打造全景式培养教师模式,搭建共享交流平台,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协同推进。”李峰说。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