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资讯

泉州市举办中国年画展 民俗生活的“艺术画廊”

2023-03-04 10:52:52 泉州晚报

泉州市举办中国年画展,人间烟火记录在一幅幅带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画作中

民俗生活的“艺术画廊”

泉州网2月24日讯(记者 曾广太 通讯员 陈锦山 实习生 张颖娴 文/图)年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体裁,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之一。由泉州市博物馆与晋江市博物馆联合推出的“贴得人间喜气来——晋江市博物馆馆藏中国年画展”近日举办,不仅作品题材多样、构图饱满,而且寓意丰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为市民带来别样的艺术享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泉州年画《双麟图》

山东潍坊年画《刘唐放火烧战船》

年画始于古代“门神画”

该年画展在泉州市博物馆举办,展出的中国年画由许晴野先生于2004年捐赠给晋江市博物馆。许晴野出生于华侨世家,晋江龙湖镇福林村人,热爱书画、篆刻、版画,研究收藏民俗版画,其年画不仅种类齐全,整理分类清晰,地区覆盖面广。走进展馆,一排排展柜整齐排列在馆内,一幅幅年画被放置在展柜中供市民观赏。馆内还贴心地设置了展板,帮助人们快速了解相关内容。展览的年画汇集了多个年画产地的精品,展出清代以及近现代年画108件,并从年画的产地、制作工艺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对展出的年画进行辅助介绍。

主办方介绍,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体裁,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之一,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千年前,在我国农村的不少地区,当秋收之后,农历腊月廿三之前,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木版画的印刷。早期的年画多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的寓意有关,反映了当时人们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民间木版画的造型艺术,逐渐由民间俗物转入文人视野中,成为专业艺术家吸收、借鉴、开拓新的艺术视野的优秀基础养料,也是进行全新的艺术教育的基础教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年画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交融中不断被改良,凭借着华丽的色彩和美好的寓意为人们所关注。

泉州年画《寿星伴鹤》

江苏南通年画《和尚图》

带有浓厚地域特征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黄明珍表示,年画的题材包罗万象,堪称一部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本次展览有多个产地的年画,如陕西凤翔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河北武强年画、河南开封朱仙镇年画、泉州年画、漳州年画以及香港年画等数十个产地的年画。这些年画题材丰富,有各类武将门神、灶爷、财神、观音、八仙、寿星、戏曲人物、耕织农作、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花卉动物、仕女、娃娃、风光景色等应有尽有。其中神仙和吉祥物是早期年画常见的表现形象,在年画中的占比较大,展馆内的凤翔年画、武强年画、佛山年画等年画中都有体现。

年画被人们称为“民俗生活的艺术画廊”。展出的两幅《门神》年画上的人物分别是秦琼和尉迟敬德,总体形象较威猛雄壮、眼大眉粗,都有着大胡须,表情严肃或凶猛威武,并且身披铠甲,手持利器,一人持鞭,一人持锏,体态丰满,接近于“人”的形象。据传,两人因威武勇猛而为唐太宗守门,后来画师将两位的画像画在宫门,寄以镇压鬼魅之意。

展览中,泉州年画特别抢眼,其品种丰富,构图饱满,如《八仙图》,构图大方,造型夸张,富有浓厚的色调,画中八仙的面容慈祥和善,表现人们祈求吉祥喜庆的心理。

广东佛山年画也同样引人注目。佛山年画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展出的《门神》《持刀门神》等,多为大红、橘红作为底色,画中人物的盔甲袍带上加饰金银花纹,这种装饰风格不失为佛山年画的一个特色。

河北武强年画《狮球图》

陕西凤翔年画《耕读渔樵》

充满人间烟火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年画除了对神的崇拜外,也对人们及日常生活的描摹和想象多了一些关注。因此,在明清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寓意吉祥的人物年画和反映节庆风俗、农事物候的风物年画。

展出的年画中,朱仙镇年画特别有韵味。年画《放风筝》中,人们自由快乐地放着风筝,体现出了当时民间的烟火气。

不仅仅只有朱仙镇年画,凤翔年画中的《耕读渔樵》,佛山年画中的《献梅图》《提灯图》等都反映了当时幸福安逸的生活,同时也是老百姓祈福迎吉祥精神诉求的外化。

无论哪个朝代,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吉祥安逸的追求都是一致的,但不同地方的年画却带有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武强年画造型幽默生动,堪称民俗生活的大观园;苏州年画一版一色,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江南气息;漳州年画的艺术技法和工艺过程独具一格,其线条粗细迥异、刚柔相济,以挺健黑线为主,用色追求简明对比;凤翔年画则扎根于民间,极少受其他地区年画风格影响,它的用色大胆,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充分体现了中国西部的民俗风情和的民间特色……这些都让年画中的人物更加生动立体,充满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