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陆战队转型面临挑战
据外媒报道,7月10日,提出并大力推动“兵力设计2030”转型计划的美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卫·伯杰正式卸任,引发外界对美海军陆战队转型的普遍关注。分析称,尽管相关改革计划得到美国国会和拟继任者的支持,但美海军陆战队转型仍面临不少困难。
或保持转型方向
从转型目标看,美海军陆战队为避免成为“第二陆军”,正全方位发展陆海空新型装备,增强濒海威慑和两栖作战能力。
【资料图】
拟继任司令宣称继续转型。今年5月底,美国总统拜登提名美海军陆战队副司令埃里克·史密斯为继任司令,受复杂因素影响正式任命将推迟。据报道,史密斯是“兵力设计2030”转型计划的首席设计师和具体执行者。史密斯在近期的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无论是担任代理司令,还是后期正式担任司令,他都将继续优先推动海军陆战队转型和建设两栖舰队。
纲领性指导文件落地生效。6月初,美海军陆战队公布新版“兵力设计2030”规划。该规划延续了近几年发展方向,明确了未来几年发展重点。与此同时,该部队还发布了《军事设施和后勤2030》《人才管理2030》等,从政策方面为部队转型提供后勤保障和人力支持。美海军陆战队在新老接替关头宣布新版方案,体现了两任司令对上述政策的一致认可。
新型装备研发加速推进。5月底,美海军陆战队展示搭载8联装巡飞弹武器系统的“远程无人水面舰艇”。该无人艇是其“分布式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30年装备100艘。6月初,美海军陆战队组建首支装备地面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炮兵连,到2030年将组建具备完全作战能力的炮兵营,增强部队远程精确打击能力。6月中旬,美海军陆战队表示,将研发能实施“蜂群”作战的无人系统。这些武器射程超过200公里,能适配F-35B战斗机、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等多种机型。
拟加速转型步伐
在维持当前转型轨道基础上,美海军陆战队试图加快转型步伐,在2030年前完成转型任务。史密斯表示,因为不知道战斗何时打响,所以必须加速做好准备。
一方面,加快装备研发生产。为推动新型武器装备尽快列装服役,美海军陆战队谋求多种提速手段。一是不断增加预算。美海军陆战队试图向国会申请额外预算,以推动部分关键项目提前完工。二是协调防务集团。通过调整生产合同,美海军陆战队希望军工企业扩大生产线、加快交付速度,优先保证其中1个濒海作战团齐装满员。三是考虑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美海军陆战队希望从传统盟友引进缺失的先进技术,减少研发验证时间。该部队官员表示,中程导弹拦截系统在短期内顺利通过测试,并将于2024财年采购3套,是因为使用了以色列的成熟系统,这为其他装备快速列装提供了参考。
另一方面,加速后勤保障建设。后勤是美海军陆战队未来几年转型重点领域。其一,该部队寻求与美国盟友和伙伴国加强沟通协调,以多边协议形式确保其在前沿地区预先部署各类后勤保障物资。其二,突出无人运输系统地位,运用无人运输船、水下无人潜航器、大型无人机、无人运输车等运输物资或运送人员,拓宽运输渠道,降低战时运输风险和成本。其三,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精确发现补给或保养需求,提前准备物资,提升保障效率。此外,该部队还计划加大对3D打印技术的投入,通过购买知识产权等方式获得关键技术,以便在前沿基地快速制造飞机、战车零配件,缩短补给和维护时间。
恐面临多重困难
尽管美海军陆战队加快推进战略转型,但其目标恐难如期实现。
一是核心装备发展受限。两栖战舰作为美海军陆战队核心装备,近期遭遇发展困境。尽管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规定了31艘大型两栖战舰的最低数量,但为控制预算和成本,美国国防部还是计划暂停建造新的两栖战舰,最新出台的30年造舰计划也不包括两栖战舰。如此一来,大型两栖战舰数量未来可能降至24艘。另外,正在建造的“布干维尔”号两栖攻击舰近期遭遇火灾,预计将推迟1年服役,进一步影响美海军陆战队战备能力。
二是新型装备实力存疑。为实现分布式海上作战,打造濒海作战团,美海军陆战队采购了一系列新装备,但这些装备从指标提出到具体论证再到生产制造,周期普遍较短,实际作战能力存疑。比如,35艘轻型两栖战舰项目在经费不断变化背景下能否按标准如期交付,海军陆战队远征舰拦截系统能否达到预期作战效果,无人“蜂群”装备能否有效抵御电子干扰等,都还是未知数。
三是反对声音持续不断。美海军陆战队自转型伊始就受到多重质疑,多位美海军陆战队前高级将领更是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在裁撤重型武器装备后,美海军陆战队无法完成传统海上威慑、陆上强突等任务。短期看,军种预算受到削减会影响军种利益,长期看,在未来战争中缺乏自我防卫能力,能发挥的作用有限。(王昌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