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供暖季天然气合同这样签-焦点日报
随着国内外天然气市场价格频繁波动、不确定性不断增大,“三桶油”也开始量体裁衣,制定不同的非供暖季气价方案。
数据显示,在2022年我国天然气气源结构中,进口资源占比达41%。其中,LNG(液化天然气)进口均价同比增长39%,管道气进口均价同比增长47%。在此背景下,“三桶油”对下游用户合同内工业用气价格在基准门站价基础上上浮20%-80%。
价格不确定性增大
(资料图)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进口LNG到岸均价为3.77元/立方米,同比上涨46.3%;进口管道气到岸均价为1.86元/立方米,同比上涨41.3%。LNG进口总量同比下降19.6%,为近7年来首次下降。
但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二季度《天然气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今年亚洲地区天然气需求量将增加3%,为全球年增长率最高的地区,其中,中国和印度是亚洲地区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报告》还指出,今年中国LNG进口量预计同比增加10%-15%,但这仍然低于2021年的水平。
“2022年,受国际天然气资源竞争加剧、价格偏高影响,我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降至41%。但从供应结构的定价来看,占总量59%的国产气资源价格仍稳定可控。”隆众资讯天然气分析师王皓浩说,“进口天然气大多与国际油价挂钩,和LNG现货进口以及国际供需关系有强相关性,由于油价波动频繁,因此,进口天然气成本可控性较弱,进口价格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天然气资源池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一般来说,市场价格随着供求变化而变化,有其必然的内在规律,但如今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外在因素往往会破坏市场的规律性波动,从而累积不可预见的风险。“如果说历史同期的短期现货价格主要受气温影响,那么现在的价格则是受到气温、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专家白桦指出。
合同“量体裁衣”
今年,影响进口天然气价格的两大因素国际油价和国际天然气供需关系胶着。“OPEC+对维持原油价格高位运行表现出明显意愿,而‘为欧盟重新供能的计划’可能会使亚欧之间对2023-2025年间LNG现货的竞争加剧,在此期间,LNG价格处于高敏感阶段,气温、季节、上游不可控因素等均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带动国际LNG价格继续攀升。”王皓浩说。
“这导致上游企业延续了今年进口天然气价格仍处高位的假设,因此,在制定今年非供暖季天然气价格方案时,延续了涨幅偏高的定价方案。”王皓浩补充说。
据悉,由于“三桶油”的上游气源结构不同,自身资源池成本有较大差异,近两年,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逐渐摆脱了跟随定价,选择更加适应自身资源结构的定价方案。
“例如,中国石油非采暖季的管制气和非管制气合同量占比量为7:3。居民用气的合同定价基于省门站基准价上浮15%。非居民用气管制气价格上浮20%,非管制气价格在省门站基准价水平上上浮80%,调峰气的定价基于省门站基准价上浮120%。”王皓浩说。
中国石化非供暖季合同内包含基础量和定价量。顺价量参照LNG现货采购成本定价;若通过交易中心交易,则按照交易实际价格执行。中国海油则综合签订的进口LNG长协价格,采取以价格传导为主的“一口价”定价方案,目前非供暖季定价为3.1-3.6元/立方米。
终端或将“绝地”反弹
“以江苏某城燃企业为例,如果按上游企业的销售方案测算,气源采购成本分别为2.7元/立方米、2.9元/立方米和3.4元/立方米,若上游三大气源企业的供应占比相当,那么该城燃企业非居民综合气源成本约为3元/立方米。”王皓浩用一组数据说明了城燃企业的气源选择成本价。
一直以来,城燃企业成为高气价下的终端承压方。从2022年年报中也可窥见,去年是城燃企业业绩承压的一年。四大城燃企业中,仅昆仑能源实现净利微涨,其余3家均净利下滑超两成。
今年,城燃企业的经营能否迎来拐点?业内人士预计,从需求看,随着国内宏观经济逐渐走向复苏,全国天然气消费表观增速有望重回合理区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974.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其中,3月表观消费量为338.9亿立方米,同比大增9.3%。
天然气需求回升,或将显著带动城燃企业销售气量“回暖”。“今年3月以来,湖南、内蒙古、浙江陆续召开价格联动机制听证会或发布相关政策。希望多地启动的天然气顺价机制,能进一步疏解城燃企业多卖多亏的问题。”某燃气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坦言。
(图片来源:veer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