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业农村部门成立技术指导组控制病虫危害损失,为丰产丰收打基础——水稻“医生”,“虫口夺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丽华
粳稻拔节孕穗、杂交稻破口抽穗,当下我市水稻正在酝酿一场丰收,却也正面临多种病虫害高发的境地。根据植保部门预测,今年我市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总体将中等至偏重发生。
水稻“生病”谁来治?正值防治高峰,一批又一批水稻“医生”奔赴田间地头,“虫口夺粮”。
日前,在六合区金牛湖街道青山村,种田大户李子元早就安排了两台无人机,轮流在2000多亩水稻田上喷洒农药。种田种了20多年的他,每年这个时候都等着水稻“医生”的安排,“他们在群里说了,最近正是打药的关键期。我们的杂交稻要破口了,他们说这时候防控效果最好。”刚说完,他抬起头,指着前面的几个人影告诉记者,“这不,他们来了。”
随着前面的人影逐渐清晰,记者看到李子元口中的“他们”正是六合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副站长张晓艳和其同事,戴着帽子,身着长衣长裤,穿着胶靴,到了后就一头钻进田间。他们捏开稻穗观察生育期,又拨开一穴穴稻株仔细观察叶鞘是否存在病斑,还对无人机飞防给出建议,“用水量要再加点,不然防治效果不好。”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农民们最关心的就是植保环节。水稻“生病”,治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秋粮到手的产量。当下正是水稻季中植保部门最忙的时候。“有的水稻病虫害可防不可治,所以一定要在最佳防治时期精准用药,一旦错过,防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张晓艳说。
市植保植检高级农艺师王健生告诉记者,虫情监测是助力防治的关键手段。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为主的“两迁”害虫的迁入量受到气流、降雨等影响很大,所以需要密切监视。由于虫情监测的专业性、时效性都非常强,普通大户无法掌握,这就需要植保部门依托专业手段来诊断、预测。
“从智能设备虫情监测到人工虫情测报,六合区有20多个监测点,每天都在监测病虫害的种类、数量,为我们的判断分析提供依据。”张晓艳说。植保部门根据病虫发生趋势开出“药方”,什么时候用药、怎么用药,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一份“药方”通过会议、防治通知单、QQ群、微信群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多层次向农服人员、种粮农户宣传到位,既能实现精准防控,也有助于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秋粮占我市全年粮食生产面积和总产的七成左右,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重头戏。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打好中后期重大病虫防治总体战,8月3日起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夺取秋熟作物丰收百日攻坚行动”,成立6个技术服务指导组,重点突出在生长关键期、病害防控、重大气象灾害等关键节点开展技术指导,推进绿色高产高效、防灾减灾、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落实到田,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损失,为水稻丰产丰收、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